admin 发表于 2013-3-31 11:04:50

北京十大志愿者 30名入围候选人事迹

2008北京十大志愿者 30名入围候选人事迹
[日期:2009-02-13]来源:作者:[字体:大 中 小]
http://www.jintan.org/upload/2009_02/09021314595325.jpg
http://www.bjyouth.gov.cn/special/2008sdzyz/hxr/247144.shtml


  ■马阳,男,汉族,32岁,北京在行动国际文化中心负责人。

  2006年创办“北京在行动”公益热线,先后为12860位外来务工人员免费提供就业信息、法律咨询、心理咨询等帮助,接听热线电话2万多个,帮外来务工人员追回工资补偿款800多万元,举行社会公益活动187场。3年来,累计志愿服务时间上万小时。奥运期间,积极深入工厂、社区为打工者举行劳动合同签订和职业安全健康等方面培训。

  ■王凤岭,女,汉族,63岁,西城区金融街街道丰汇园社区居委会主任。

  自1994年退休到居委会工作以来,在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第一线辛勤工作。辖区的大街小巷,楼门院落都留下她的足迹。人称串百家门、知百家事、解百家难、连百家心的热心大姐。北京奥运会期间,组织开展社区法制、安防等宣传教育活动,带动居民参加维护社区治安的志愿服务。组建由200人组成的专兼职治安巡逻防范队伍,为创建平安社区提供了保障。

  ■王涛,男,汉族,38岁,北京绿色啄木鸟环境设计中心负责人。

  自费创建“中国禁痰网”,宣传禁痰,传播文明。奥运期间,作为城市志愿者带领其他志愿者在北京大街小巷维护城市环境。2006年12月开始利用节假日在公共场合劝阻、制止行人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近2.5万人次,服务时间达1500多小时。被北京奥组委、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工作协调小组评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先进个人”。

  ■叶如陵,男,汉族,69岁,退休。

  援藏31年,从事医疗工作。2000年返京后无偿为社区居民看病,提供健康咨询,走访“空巢老人”。先后深入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工地等义务培训卫生救护和健康知识。奥运期间,组建社区“首都治安志愿者”队伍,每天在街道社区站岗巡逻14小时,直至残奥会结束。被中共中央、国务院评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个人”。

  ■刘乡荫,女,汉族,24岁,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硕士研究生。

  奥运期间,作为座席团队运行主管,根据场馆业务要求和服务工作特点设计制定培训上岗方案,确保志愿者岗位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带领团队志愿者率先运用管理学知识,对志愿者个人和小组实施积分制绩效管理,确保了志愿者工作队伍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对奥运志愿者的管理工作进行了有益探索,保障了北大场馆奥运志愿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行玉玲,女,汉族,42岁,民生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业务员。

  长期开展应急、咨询、语言、生态维护等志愿服务。奥运会期间,连续92天组织城市志愿者开展服务。她负责的站点荣获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北京团市委授予的“优秀城市志愿服务站点”称号。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丈夫、女儿和老母亲都踊跃参与志愿服务。其事迹曾被中国青年网、《北京日报》、央视博客等媒体报道,应邀参加《焦点访谈》、《半边天》和新闻频道《奥运有我》节目录制。被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和北京奥组委评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优秀志愿者”。
■孙茂芳,男,汉族,66岁,北京军区总医院原副政委,离休。

  40多年如一日无微不至地照顾社区孤寡老人。奥运期间,服务于王府井大街奥运城市志愿者服务站。多年来,带动身边亲人朋友参与志愿服务,并积极参与北京志愿服务规划与研究。以奥运火炬手、奥运社区形象大使、全国优秀社区志愿者的身份带动其他人参与奥运、服务奥运。


  ■刘哲,男,汉族,39岁,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作为奥林匹克大家庭饭店交通服务场站T3服务团第一分队第14小队小队长,在2008年7月12日至9月20日的71天服务时间里,带领整个小队以零投诉、零事故的优异成绩圆满完成所有赛会服务任务,并将宝贵经验传授其他团队。被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和北京奥组委评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优秀志愿者”。

  ■刘辉,女,汉族,36岁,联合国志愿服务合作项目新闻官员。

  作为联合国组织“通过2008年奥运会推动中国志愿服务发展”项目的新闻官员,协调中方和联合国合作方,推动该合作项目发展。策划组织开展奥运骨干志愿者培训、绿色奥运和成果转化工作等。参与策划“人人都是绿色奥运志愿者”项目,并在奥运期间赢得了海外游客和北京市民认同。残奥会期间,服务北区场馆群,组织五人制足球和七人制足球两个赛场的近七万观众。作为参与抗震救灾志愿服务的联合国三名志愿者之一,曾受到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赞誉。被北京奥组委、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工作协调小组评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先进个人”。

  ■刘颖,女,回族,79岁,离休。

  为减少白色污染,从1992年开始自费并亲自缝制环保购物袋,向群众免费发放。累计发放3500余个,累计支出近万元。购买布袋布料时常常要倒数次公交车,还对布料进行漂洗、消毒、设计并制作。此外,每年都拿出离休费捐助贫困山区孩子上学,为希望工程捐资达10744.5元。

  ■陆元龙,男,汉族,30岁,龙腾国际控股(香港)有限公司董事。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带领 “大爱医疗援建队”进驻地震重灾区绵竹,开展医疗、搜救及心理干预活动,诊治病人达1.2万余人次,发放医疗药品和生活必需品价值30万元,对数百受灾群众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和救助,先后三次协同抗震指挥部及相关部队搜救被困人员。组织相关力量迅速筹建“大爱德智爱心临时学校”,解决了600名学生的复学问题。

  ■佛尔泰,男,法国国籍,70岁,退休。

  掌握四门外语,奥运会期间,积极帮助加拿大、比利时等多名中暑游客及时赴公共区医务室接受治疗,保证了公共区外籍游客及运动员的正常活动。顶着烈日,冒着酷暑,每日投入工作10小时,总计提供语言服务600人次以上。此外,还充分利用志愿服务机会,向来京外籍人士宣扬中国文化,传播奥运理念。被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和北京奥组委评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优秀志愿者”。

  ■苏仕峰,男,汉族,47岁,欧玛斯特北京艺术壁材有限公司负责人。

  长期参与环保、禁毒、防艾、敬老、助残等多领域志愿服务。带领2000余名志愿者开展环保志愿服务,自费制作1000余个保护环境提示牌。5·12汶川地震发生后,自费印刷10000多册心理辅导手册,送到灾民手中。奥运期间参加城市志愿服务,被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和北京奥组委评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优秀志愿者”;被北京市禁毒委、北京市禁毒志愿者总队评为“2007年北京十大禁毒志愿者”。
■李红涛,男,汉族,23岁,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专业学生。

  2005年入学以来,连续三年参与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等志愿服务工作。2006年还参与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志愿服务工作。并带领校学生会完成大量前期奥运志愿者工作。“好运北京”田径系列测试赛期间,在鸟巢参与志愿服务。同时参与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志愿服务。


  ■李杰,男,汉族,22岁,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学生。

  从大学入学开始,即加入志愿服务行列,参与、组织了多项志愿服务活动。2008年2月开始,参与“好运北京”系列赛事志愿服务工作,服务于水立方跳水世界杯和花样游泳锦标赛。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担任水立方交通业务口负责人、团市委英才学校骨干志愿者和国家游泳中心场馆服务团队志愿者联络人。被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和北京奥组委评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优秀志愿者”。

  ■何素利,女,汉族,50岁,北京金建出租汽车有限公司司机。

  作为“京城女子爱心车队”和“首都的士爱心车队”的队长,长期利用出租车频繁接触乘客的便利条件,倡导参与服务社会、奉献大众志愿服务。长期开展扶残助残活动,组织爱心车队成员免费接送残障人士、7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高考免费接送应考学子。奥运期间参与奥运保点服务,并成为奥运火炬手。

  ■李菊,女,羌族,22岁,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05级本科生,来自北川羌族自治县。

  从2005年开始从事支教、敬老等志愿服务。2008年,她强忍在地震中失去母亲、外公等16位至亲的悲痛,坚强地投入到奥运志愿服务工作中。作为赛会志愿者,在奥林匹克大家庭饭店贵宾楼交通服务台出色完成交通信息咨询员服务。并积极参与抗震救灾工作,帮扶40多名灾区学生。被中共中央、国务院评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个人”。

  ■何慧莹,女,汉族,32岁,北京市崇文区第179中学教师。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作为驾驶员志愿者,服务于北京奥组委NOC团队第九车队,承担不丹奥委会代表团专用车服务任务,强忍失去丈夫的悲痛和身体的不适,凭着对志愿奥运的执著追求和坚强决心圆满地完成了志愿服务,她的精神影响和激励了团队志愿者更加努力地服务。被中共中央、国务院评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个人”。

  ■庞宇,男,汉族,28岁,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医生。

  自2004年始,长期坚持义诊、禁毒、防艾等志愿服务。对艾滋病感染者、病人及家属开展心理咨询与治疗近400人次。启动“心理减压与拓展培训”志愿服务项目,目前开展志愿服务198小时。参与奥运医疗保障等工作。在四川灾区开展了192小时的志愿服务,完成心理治疗108人次,巡诊1024人次。被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工作协调小组、北京团市委和北京奥组委志愿者部评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工作先进个人”。

  ■宗春山,男,汉族,47岁,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负责人。

  率先发起青少年自我保护教育,成立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服务队伍,十几年坚持在全国各地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工作。2004年起,定期到68家娱乐场所、52所大、中学校开展毒品预防普及教育。汶川地震发生后,组织志愿者对在京的川籍人员开展心理干预,并率领北京团市委第一支支教志愿服务队开赴汶川灾区。开设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心理干预支持热线,开展几十场心理及安全培训。被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评为“抗震救灾优秀志愿者”;被北京奥组委、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工作协调小组评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先进个人”。

 ■贺凤双,男,汉族,40岁,北京天伦金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经理。

  创立了民间公益组织“北京双丝带志愿服务中心”。参加中国红十字会举办的“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培训班,参加灾区灾后心理危机干预活动。与志愿者共同编写《基层社区实用戒毒手册》,发放各种宣传品数千份,覆盖高危人群数百人,直接帮教吸毒人员70余人次。2006年,自筹资金开办“戒毒研究网”,为近万人普及禁毒知识。被北京市禁毒委、北京市禁毒志愿者总队评为“2008年度北京市十大优秀禁毒志愿者”。


  ■赵培锋,男,汉族,42岁,北京铭远天勤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

  组织“北京HAM赴西藏单车奥运行”活动,行程近两万公里,沿途宣传北京2008年奥运会。奥运期间,组织百名无线电志愿者为奥运会提供应急通信服务,参与昌平区奥运会公路自行车赛、铁人三项赛等赛事应急通信保障。汶川地震发生后,带领北京业余无线电志愿者应急通信保障救援队赶赴灾区救援。被四川省委、省政府评为“四川省抗震救灾模范”;被北京市委、市政府和北京奥组委评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优秀志愿者”。

  ■赵静,女,汉族,26岁,北京市门头沟区供销合作社员工。

  北京市门头沟区志愿者协会理事与“门头沟论坛京西义工联”版块版主。自2006年初始,组织网友近2000人,走进公益机构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近百次,服务时间4000余小时。奥运期间,担任城市志愿者服务站点负责人,承担该站点300余名志愿者的招募、培训、班次安排、后勤保障等工作,圆满完成100天服务任务。奥运后,成立门头沟论坛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被北京奥组委、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工作协调小组评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先进个人”。

  ■袁日涉,女,汉族,15岁,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学生。

  从小学开始开展环保志愿服务,服务时间累计超过5000小时。回收废旧电池10万多节,用环保蚯蚓清除家庭生活垃圾累计700多斤。发起“一张纸小队、绿色银行、节能减排先锋林”活动,共有9万多少先队员参与,回收废纸65万多张。开创“人工鸟巢内图学”,对312个人工鸟巢进行69次考察。奥运期间,作为奥运城市志愿者参加服务。被评为第九届“全国十佳少先队员”、第七届“全国十佳志愿者”。作为奥运火炬手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传递活动。

  ■徐宏,男,汉族,24岁,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员工。

  13岁开始从事志愿服务,坚持服务11年,服务时间累计数千小时。2003年,成为南京市抗非青年志愿者,累计服务20天。作为北京奥组委首批前期志愿者,担任北京奥组委人事部培训助理9个月。奥运前期,担当海淀区人文奥运伴我行宣讲团讲师,宣扬奥运精神。奥运期间,在奥运会定点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奥运专属区域从事清洁志愿服务近500小时。2008年6月18日,作为奥运火炬手,在祖国的西部城市——喀什,亲手擎起祥云火炬。

  ■袁宝钧,男,汉族,76岁,退休。

  原为中国老摄影家协会会员,1999年开始为福利院的老人免费修复老照片。连续9年时间在社区内为居民义务修复老照片2000多张。奥运前后,在天通苑社区发起“义务修复老照片100张”志愿服务活动,他常向小区居民宣传志愿服务,践行人文奥运理念。北京电视台、《北京晚报》、《北京法制报》、《法制晚报》等媒体均专版报道过他的事迹。
 ■常志复,女,汉族,67岁,退休。

  常年坚持参加义务献血、支农、植树等志愿活动。申奥成功后,坚持学习奥运相关知识,自学手语、英语和急救知识。2007年,作为培训师,为各志愿者团队讲授服务经验。在残奥会开幕前,走遍西城区38个城市站点,向志愿者们教授手语。奥运期间,在10多个站点服务达90天,共计720小时。作为志愿者代表与北京市委相关领导一起为志愿者广场主题雕塑揭幕。被北京奥组委、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工作协调小组评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先进个人”。


  ■曹学明,女,汉族,37岁,北京佳宸弘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经理。

  2006年起,长期从事环保、助残、扶弱等志愿服务活动。2007年8月,参加“好运北京”体育赛事服务,承担16人团队的现场组织、任务分配等管理工作。2008年初,辞去12年的外企工作,全身心服务奥运,并利用服务间隙,担任打工子弟小学英语教师。奥运期间,担任奥运会驾驶员志愿者团队队长。被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和北京奥组委评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优秀志愿者”。

  ■董明,女,汉族,22岁,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生。

  从小高位截瘫,却坚强成长,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残疾人运动员。志愿奉献社会,成为世界禁烟大使、聋哑学校志愿者老师。作为抗震救灾心理干预志愿者,唤醒了2位植物人,并为灾区士兵和志愿者做心理服务。作为残奥会形象大使,在北京残奥会期间服务水立方,并得到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被中共中央、国务院评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个人”。

  ■樊凌雯,女,汉族,38岁,北京东方灵盾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助理。

  组织社区、学校的志愿服务活动,在幼儿园举办趣味课堂,参加京郊孤残儿童关爱慰问活动。奥运前期,发动所在公司青年人全部报名参加奥运城市志愿服务。奥运期间,与刚从美国归来的爱人自带高新设备,利用自身的语言、技术优势,共同服务于城市志愿者站点,为来往的中外游客解难答疑。被中共中央、国务院评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个人”。
http://bjyouth.ynet.com/article.jsp?oid=48480966&pageno=1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京十大志愿者 30名入围候选人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