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先生沿着北海公园内的甬路狂奔的时候,他喉咙里的痒痒感也越来越强,越来越难以忍受。曾是一家餐馆清洁工的刘先生现在喉咙里卡着一口痰,需要赶紧处理掉,于是他沿着北海的岸边飞跑,冲向北海公园西门。
“这一阵儿没人敢在这里吐痰。罚款罚得厉害,而且也没人给你发工资。”刘先生解释说。他拒绝说出自己的全名。
刘先生最近因为SARS导致的餐馆歇业而被解雇。“过去没人在意。你爱往哪儿吐往哪儿吐。但是现在因为‘非典’人们都注意起来了。”
在对抗“非典”的过程中,中国要解决这个独一无二的问题。吐痰是国人长期的一个习惯,而吐痰又有可能传播“非典”。于是,除了量体温、教人洗手的海报之外,中国政府又为全世界抗击SARS贡献出了一种新武器:一种供吐痰用的小塑料袋子目前正在国内的公园和大商场里分发给众人,这就是与吐痰行为作斗争的工具。
上个星期,在商业街王府井,一群志愿者把塑料袋塞进行人的手中。与此同时,在北海公园,也有宣传2008年奥运会的漂亮姑娘身着绶带,分发塑料袋。
袋子上写着:“随地吐痰害健康,痰中含有传染病,一个小袋握在手,健康永远伴您行。”
本周中共中央精神文明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开展改造不良习惯的宣传活动的通知》,敲响了针对吐痰的战鼓。
但是老习惯改起来并不容易,在中国还没有哪个习惯能像吐痰这样顽固。吐痰的通常是男人,下至农民上至领导人,都有这个习惯。
在会见和宴请国外来访的国王、政治家和企业人士的时候,中国领导人座椅边上都有痰盂,这样的情形一直到最近还有。在中国文化中,吐痰被看作是一种不算太无礼的行为,远不及擤鼻涕之类的习惯恶劣。
然而,随着中国对外部世界开放,其国家领导人迅速意识到,其他国家的文化对中国痰液满天飞的情况很有看法。现在国家领导人已经不再使用痰盂。
最近几年,中国政府已经发起了几次改变这一痼习的运动,但收效甚微。火车站的地面上,酒店的大堂里仍然痰迹斑斑。而人行道上到处是痰,成了要小心翼翼通过的障碍。没想到来了一个小小的能在痰中存活的冠状病毒,人们对吐痰的态度就迅速改变。现在街道老太太们已经忙着抓吐痰的人了。
就像纽约的禁烟令导致了吸烟者和不吸烟者之间的争吵,北京的禁痰令也引起了“老痰盂”和他们的反对者之间的冲突。
《北京×报》有一则消息说,83岁的陈永芸(音译)上周在劝阻一名年轻的吐痰者的时候遭到了辱骂。最近以来,陈老太太一直在和平里的家附近转悠,用一个塑料喷雾器给各处喷洒消毒液,见到地上有痰就清理干净,再用土盖住防止传染疾病。
有了陈老太太这样的人的努力,人行道上“安全”多了。北海公园的清洁工任崇华(音译)说:“以前人们吐痰吐得到处都是,我经常得花一天时间清理,尤其是在沟里的更难弄,现在我觉得情况好多了。”
可是还没人提议彻底改掉这种吐痰的习惯。人们要求的只是不要吐痰在地上。对于多数上了年纪的中国男人来说,痰被看作是一种吸烟和空气污染导致的必然产物,而且人们理所当然的认为应该将其排到什么地方去。政府也允许将痰吐在纸巾或痰袋里,扔进垃圾桶。
“我过去吐痰。”住在北海,今年68岁的退休机师鲁秀峰(音译)说。他头发和胡须花白。“但是现在我不吐痰了,因为现在我们对日常的一些小习惯比较注意了。一般人都是忍住,实在不行就吐在纸巾里。”
可是在他说话的时候,他不停的清着嗓子,随着时间分分秒秒过去,他的脸色也不舒服起来,而他的声音也开始带喘。(苗乃川编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