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梦想——天下无痰!” 说出这句话时,王涛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可语气里透着坚定,两只眼睛也亮闪闪的。王涛带着儿子参加“永远的雷锋”大型主题展览,希望雷锋精神代代相传 50岁的王涛是环保组织“绿色啄木鸟”的创始人,也是一名志愿者。宣传垃圾分类,参与桶前值守,培训“小巷管家”,开展社区生态文明建设,引导礼让斑马线,制止随地吐痰、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等不文明行为都是他和志愿者伙伴们的职责。他们就像一群“城市啄木鸟”,守护着这座城市的文明。2006年5月4日,天安门广场上,一位头戴棒球帽的中年男人,手上攥着一包纸巾,不像别的游客那样游览、拍照,而是专盯着有人随地吐痰。他,就是王涛。 一个小伙子正向游客推销着手中的明信片,“咳!”一口痰落地。王涛迎上前去,“小伙子,刚刚是你吐痰了吗?来,给你一张纸,你把痰擦了吧。”说着,王涛递上了手中的纸巾。小伙子斜着眼睛看着王涛:“你是干什么的?谁让你来的?面对小伙子不礼貌的态度,王涛也不着急,语气依旧平和,可说出来的话却掷地有声:“我是志愿者,我让我来的。”见小伙子一时发愣,王涛趁热打铁:“你看,这是天安门广场,不光有外地游客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咱们北京马上要举办奥运会了,你随地吐痰多影响咱们北京的形象啊。”王涛说完,小伙子脸上一红,可还是拉不下脸来,迟疑着不肯接王涛的纸巾。一旁买饮料、拍观光照的同伴劝道:“人家都这么说了,你赶紧擦了吧。”小伙子这才接过纸巾,将地上的痰渍擦了。等站起身,小伙子把剩下的多半包纸巾递回给王涛,王涛却摆摆手:“你留着吧,下次要是想吐痰,就吐在纸巾里。” 这是王涛第一次自发参与志愿活动,从那时起,“天下无痰”的梦想就在他的心里扎下了根。
环保组织“绿色啄木鸟” 2000年以前,王涛有着13年的军旅生活,转业落户北京后,朝九晚五的工作没能让他觉得安逸,反倒渐渐不安起来,“组织培养了我10多年,我到了北京后好像也没为北京做什么贡献,而且我还是希望自己的人生能精彩一些,不要碌碌无为。”王涛说。 当时,恰逢北京积极筹办2008年奥运会,王涛决定,就从改变城市软环境、劝阻随地吐痰开始。 那个时候,民众对文明素质的重视程度远不如现在,要劝阻不文明行为也是难上加难。 有一次,王涛走在街上,看见前方一位男士随地吐了一口痰,赶忙上前制止,刚表明来意,对方就开始骂了起来,说着说着还把手中的水杯往王涛脑袋上砸;还有一次,王涛想组织一次街头劝阻不文明行为的志愿活动,打了60个电话招募志愿者,到活动开展当天,只来了6个人…… 王涛没有放弃,只要看见有随地吐痰的不文明行为,都要上去劝导。有一次,王涛在公交站台等车时遇到有人随地吐痰便上前劝阻,对方根本不理他,后来发现两人坐的是同一趟车,王涛在车上坐到对方的后排,苦口婆心的劝对方:“抱歉打扰您了,我是一名环保志愿者,我不是针对您个人,随地吐痰是一种陋习……”王涛自掏腰包,注册网站域名和空间,取名“中国禁痰网”,还正式创立“绿色啄木鸟”环保组织,留下联系方式供有需要的其他志愿者或机构联系使用。 “刚开始那会儿真是挺难的,你上去劝,人家都拿白眼看你。”王涛回忆着,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也有一些被劝阻对象的行为让王涛特别感动。 有一次,王涛在金融街遇到有人随地吐痰,王涛追着对方走出去四五米。听明白王涛的来意后,对方先是一愣,王涛以为又要被骂了,没想到对方立刻接过纸巾,一边转身往回走,一边道歉:“对不住对不住,我真是没在意,你陪我回去找找,我给擦了!”处理完地上的痰渍后,对方还朝王涛道谢:“谢谢您啊,这个陋习我一定改,要是所有人都像您似的,咱北京的环境一定好!” “当时我听了他的话真是觉得心里挺温暖的,你看,咱们的工作没白做,还是有意义的!”王涛笑着说。 渐渐地,王涛的行动受到越来越多的媒体关注,《北京晚报》还以王涛的名义发表了《致市民的一封信》,呼吁大家改掉陋习。也因此,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和有志愿精神的人加入到王涛的“绿色啄木鸟”组织中来。志愿者每周末都在西单、王府井等商业区劝阻不文明行为;发起“绿灯行动”,在宣武门等路口积极参与、开展文明礼让斑马线行动;北京“疏整促”行动开始,“绿色啄木鸟”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进驻西城区德胜街道、通州区玉桥街道、潞邑街道等,培训“小巷管家”队伍;《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王涛和志愿者同伴们又开始宣传垃圾分类,参与桶前值守……王涛也一如既往,执着于劝导生活中所能见到的一切不文明行为。
北京绿色啄木鸟志愿服务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