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 W2 z3 {9 U8 V6 {- |1 u; t
图为王涛(右)在劝阻行人的吐痰行为。
+ u9 N: e0 n/ i9 `' q/ X: k每天早晨起床后,王涛都会习惯性地在胸前别上一个自制的“清洁城市志愿者”徽章,再往他那个略显破旧的书包里塞上一大把纸巾……这个习惯是从2006年5月4日开始,那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他从包里掏出纸巾,迈出了劝阻别人随地吐痰的第一步。王涛说,在与随地吐痰的陋习“作战”中,他不是唐吉诃德,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从部队转业,在北京工作的王涛,自2006年起,自愿利用业余时间在公共场合劝阻、制止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近2万人次,服务时间达1000多小时。并先后创办北京绿色啄木鸟环境保护组织和“中国禁痰网”。2007年以来,因出色的志愿服务被评为“北京好人”、“北京市道德楷模”、“中英民间绿色使者”等。 王涛说,“劝阻市民随地吐痰”的想法萌生于2005年底,当时在一次与外国朋友的聊天中,了解到中国人“随地吐痰”的陋习早已名声在外。“一些国外的风景区特意用中文标注‘严禁随地吐痰’,这让我觉得很羞愧,自己总想着为此做点什么。”但从设想到付诸实践,王涛用了将近半年时间。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电视上播出一个“寻找吐痰人”的节目,节目中的主持人到街头去寻找随地吐痰的人并当场制止他们。于是他决定将这个“创意”搬过来。2006年5月4日,这一天对王涛来说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他背着包来到天安门广场转悠。在看到一个男子向地上吐痰后,他犹豫了半天,从包里拿出纸巾递过去,并小声地告诉他“你随地吐痰了,请擦掉。”那个男子回头看了王涛一眼,窘了半天后“落荒而逃”,王涛则蹲下身子把痰迹擦掉。 第一次行动给了王涛很大的信心,“虽然那个男的没有擦痰,但从他落荒而逃时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一丝羞愧和后悔。”王涛说,经历过第一次后,他的劝阻行动就从容多了。“劝阻吐痰者是一个费力不讨好的事情。”王涛说,两年多来,记不清遭过多少白眼,受了多少人的冷嘲热讽。在王涛的印象中,曾出现过3次最严重的冲突。“一次是在北京团结湖公园,另外两次都是在北京郊区。”他说,受劝阻者不仅恶语相向,还准备动手。每次遇到这种情况,他都默默地蹲下身,把痰擦掉。 “做这种事情,最忌讳的就是跟人发生冲突。”王涛说,自己在心中把随地吐痰的人分成了两类,一类是属于那种完全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没有一点羞耻感的,另外一种人是处于文明边缘,也就是知道自己这么做是错的,只是养成了坏习惯,王涛认为后者是自己感化和影响的对象。 “后来我觉得一个人做事太渺小了,就开始影响身边的人。”为了扩大影响,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劝阻随地吐痰的队伍中来,王涛办起了“中国禁痰网”,以网络为平台,向大家宣传随地吐痰的危害以及如何正确地吐痰等相关知识。王涛还发起成立了绿色啄木鸟清洁城市志愿者协会,他的劝阻目标也从随地吐痰扩展到闯红灯、乱扔脏物等,并定期组织志愿者开展活动。一年来,他们共开展活动近30次。所以,王涛说,当你看到有我们的绿色啄木鸟城市清洁志愿者在街头服务的时候,尽管他们会蹲下来把别人吐的痰擦干净,把别人丢的垃圾捡起来,这些事情都是很脏的,可他们都是非常干净的人。 这一蹲下、一站起,是一种心理挑战,也是做我们这种志愿者最难过的一关。 现在,在王涛的登记簿上,绿色啄木鸟清洁城市志愿者协会的成员已经超过2000人,遍布杭州、济南、哈尔滨等10个城市。(苏海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