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探访英国“零碳社区”

发表于 2012-3-6 22: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伦敦市中心繁忙的维多利亚车站出发,往南乘坐约半小时的火车,可以抵达一个名叫贝丁顿的小镇。

11031114338063.jpg

      这里不像伦敦市区那样繁华,但也吸引了大量目光,因为这里建成了一个在全球低碳建筑领域具有标杆式地位的“零碳社区”。

      这个社区由世界著名低碳建筑设计师比尔·邓斯特设计,2002年完工并吸引了约百户居民入住。它常被称作“零碳社区”,但在社区入口处的一块标牌上可以看到,实际上其全称为“贝丁顿零化石能源发展生态社区”。这个社区并不是完全没有碳排放,这毕竟不太现实,它是通过利用太阳能、节能建筑、绿色交通等手段来实现不使用煤和石油等传统化石能源的。

      走进社区,迎面可见5栋约40米高的棕褐色板楼。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楼顶那几排五颜六色烟囱状的装置,邓斯特介绍说,这种装置叫做“风帽”。它是一种自然通风装置,具有特殊的开口设计,能随风向而旋转,它可以将室外的自然风通过管道引入室内,送来新鲜空气。通常室内气温较高,为了减少换气过程中的热量流失,设计者们对进气管道和出气管道进行了特殊处理,使室外冷空气进入和室内热空气排出时在管道中发生热交换,这样可以节约保暖所需的能源。

      其实,现在许多社区的能源都消耗到了供暖上,但贝丁顿社区基本实现了“零供暖”。

      社区所有住宅都朝南,并且在南面都采用了落地式的巨大玻璃墙,在材料的选择上还使用了特殊的双层玻璃,可以像温室一样把阳光热量留在屋内。而夏天则可以用窗帘遮挡阳光,也可以将玻璃打开成为敞开式阳台。

      “零碳社区”住宅的墙壁也使用了特殊的隔热保温材料。在邓斯特位于社区里的办公室,《环球》杂志记者看到了墙体横断面的实物材料。整个墙壁共分三层,外面的两层分别是混凝土空心砖和石砖,中间夹着一块岩棉。这种结构除了能防止室内外温差造成的热量流失外,还具有一定的蓄热性能,把室内热量储存起来,保证室内温度不会有太大波动。

      在采用这些措施后,只要没有特殊需求,社区居民家中不必再安装暖气,整个生态村也没有安装中央供暖系统,这就减少了一大块能源消耗。

      社区所使用的能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在建筑的楼顶和南面大面积安装的太阳能电池板,二是社区里建有一个利用废木头等物质发电并提供热水的小型热电联产厂。

      太阳能电池板不必多说,热电联产厂却值得研究,因为与传统发电厂相比它无疑更加“绿色”。首先,它所使用的原材料是废旧木头等物质,属于变废为宝,不会造成额外的环境负担。其次,它在发电过程中所散发出的热量也被精心利用来制造热水,热水通过管道送入每家每户。每户人家在门厅过道位置都安装有一个1米多高的热水筒,除了因生活需要而取用热水外,热水筒还可以在室温较低时自动释放热量,帮助保暖。

      这个小区的热电联产厂、太阳能电池系统还与国家电网相连,在生态村用电量较低时,产生的多余电能可以输送进国家电网。现在英国为了鼓励居民在自己家中安装太阳能等绿色发电设施,推出了将多余电能入网可以获得相应经济收益的政策,这可以帮助社区居民减少交纳的相关费用。

      这些电能还有一个用途就是用来给电动车充电。社区里有多个电动车充电点,许多居民也购买了绿色环保的电动车辆。除了节能,电动车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噪音小,虽然停车场就在住宅后面,却相当安静。

      贝丁顿社区在绿色交通方面另一大优势是公共交通便捷。从社区步行至最近的火车站只需十分钟左右,而从这里到伦敦市中心也只需半小时,火车在这里的作用实际上相当于中国的轻轨。社区居民完全可以在这里居住而在伦敦上班,根本不用自己开车消耗能源并造成污染。

      贝丁顿社区在外观上也实现了真正的“绿色”。在建筑楼顶的北面和其他一些可利用的空间,种有耐阴耐旱、根系较浅的景天属植物,将整个小区装点得绿意盎然。此外,由于住宅楼采用梯形设计,楼上的住户也可以拥有“梯田”一样的自家花园,这也成了“零碳社区”吸引人们的重要原因。

      鲜为人知的“碳杀手”

      近几年,虽然开私家车、无度用电等生活方式越来越饱受批评,然而在这些耳熟能详的“碳杀手”之外,仍然“潜伏”着一些鲜为人知、但又不容小觑的高碳文化。

      就此,《环球》杂志采访了三位专家学者,请他们对此一一解读。

     受访专家:

      戴君虎: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然环境变化与格局研究室副主任

      高登义: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

      庄贵阳: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

      过分复杂的烹调——为什么烘烤食品更高碳?

      庄贵阳:欧美人喜欢吃烘烤食品,以制作面包为例,其工艺流程多达二十多道,几乎每道工序都要使用烹调设备,在制作过程中,会消耗很多电、碳、油等能源,必然会增加碳排放。而日本人更偏爱于加工简单的食品,比如寿司、生鱼片等,加工过程中很少用火和电,这显然比欧美人吃加工复杂的烘烤食品更节约能源,碳排放量更小。从健康的角度来讲,对食品的加工越简单越容易保留营养,对人的健康也越有益。

      打包和外卖——打包、外卖如何使日常生活更高碳?

      庄贵阳:打包、外卖所使用的大量的一次性餐具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砍伐很多森林,排出大量的造纸废水以及使用多种化工原料,产生大量的碳排放。快递员在运送过程中也需要频繁地使用汽车、摩托车、电动车等交通工具,也会增加能源消耗。饭菜送达后有可能已经变凉了,消费者为了健康以及更好的口感,可能要进行二次加热,这又增加了能源消耗。

      吃进口食品——欧洲国家普遍习惯于吃进口食品,例如英国100%的谷物、酒和肉类食品,50%的水果,都依赖于进口。那些餐桌上的进口食品如何造就了高额碳排放?

      高登义:欧洲很多国家的很大一部分食品都依赖于进口,是因为这些国家内部没有足够的空间和条件进行生产,进口食品的成本相对于在国内生产反而会低。这些进口食品在长途运输的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油、电等能源,排放大量的碳。

      庄贵阳:欧洲发达国家消费的进口食品多为发展中国家生产或制造,发展中国家食品加工技术水平和设备相对落后,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高额碳排放。发达国家在计算碳排放量时没有包含进口食品,而目前的国际气候谈判中也没有充分考虑这个“碳排放转移”问题。以英国为例,多年来政府一直宣称由于采取了各种减排措施,发生在英国国内的碳排放量已大幅下降,但如果算上进口商品,碳排放量实际上升了约12%。

      酒席文化——结婚的喜酒、生孩子的满月酒、升职的喜筵、流水的宴席如何“高碳”了?

      戴君虎:中国人在酒席上的浪费是很严重的,那些浪费的食品、饮料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都发生了碳的转移。比如说白酒,在生产过程中要使用大量的粮食,同时也将粮食内的很多碳转移了出去。科技部《全民节能减排手册》中称,“少浪费0.5千克粮食(以水稻为例),可节能约0.18千克标准煤,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0.47千克。如果全国平均每人每年减少粮食浪费0.5千克,每年可节能约24.1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61.2万吨。”

      “不穿秋裤”——西方人没有“秋裤”这一概念,现在很多中国人也认为“穿秋裤”不时髦,那么不穿秋裤对碳排放有什么影响?

      庄贵阳:西方发达国家生活条件比较好,室内的暖气或空调的温度普遍较高;另外,西方发达国家的汽车人均拥有量很高,加之居住地点和工作地点较远,大多数人出行会选择开车,在车上主要靠空调取暖,因此不穿秋裤也没有关系。但是室内的取暖设备需要燃煤、燃油或者耗电,车内的空调需要燃烧大量汽油,这些都增加了碳排放。此外,西方国家使用能源的成本比较低,所以他们并没有把节能作为首要考虑的问题。现在很多中国人为了赶时髦,在冬天也是越穿越少,但实际上这种“不穿秋裤”的时髦在无形中增大了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泡澡——泡澡比淋浴更舒适,但舒适之后有着怎样的高碳消耗?

      庄贵阳:一个人用一个标准的1.6米的浴缸泡澡用水大概是190升,而淋浴用水大概是90升。据统计,省1000升水就可以减少0.194千克的碳排放量。如果能改泡澡为淋浴,一个人一年可以减少7.08 千克碳排放量,如果全世界50亿人都采用淋浴洗澡,一年减少的碳排放量将是相当巨大的。

      登山、滑雪和高尔夫——越来越时尚的户外活动对于碳排放会有什么影响?

      戴君虎:登山、滑雪等户外活动本来是件好事,既可以锻炼身体,又能寄情山水,但是一些人总是追求过度时尚、豪华的装备和配置,而这些装备和配置在生产过程中要产生大量的碳。此外,近些年越来越多的高尔夫球场的建设,也会产生很多碳排放。高尔夫球场一般会建在自然环境好的地方,砍伐掉大量林木,而林木的固碳量是草地的好多倍。

      境外度假——一次境外度假的高碳代价有多大?

      庄贵阳:境外度假不可避免地伴随着长距离的交通,以上海到洛杉矶为例,往返距离是20800公里,一位乘客往返一次的碳排放量是2300.48千克。除了长途交通,住宿也能产生不少碳排放。据统计,一般饭店大多采取中央空调系统,而空调用电量占总用电量的50%~60%,照明用电量占总用电量的25%~30%,是城市居民家庭平均用电量的5~15倍。三星级以上饭店平均每间客房日用水量是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日用水量的3~5倍。此外,游客还会在旅游目的地进行许多高耗能的娱乐活动,比如乘坐邮轮、摩托艇等。

      开会文化——都灵冬奥会碳排量是10万吨,一次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则超过50万埃塞俄比亚人一年的碳排放量,这些碳排放是如何产生的?

      庄贵阳: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期间,只能容纳1.5万人的贝拉中心“被迫”接待了来自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3万人。一个参会人员从北京到哥本哈根乘坐飞机往返距离是14436公里,碳排放量是1596.62千克,几万人在往返交通方面产生的碳排放量就是个非常巨大的数字。而参会人员的食宿耗能也是不可低估的,1斤牛肉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8.2千克,会议历时12天,累计的碳排放量也是很大的。此外,在会议期间,大量的宣传材料产生的碳排放也不少,1张A4纸产生的碳排放量约为0.09千克。另外,会场使用的空调、照明设备、音响设备和电脑等都是碳排放的来源。

      燃放烟花爆竹——节日中,绚烂的烟花背后要付出怎样的高碳代价?

      戴君虎:燃放烟花爆竹时,火药经过燃烧,就直接把矿石中的碳元素转换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释放在空气中。而燃放后剩下的垃圾在处理过程中,无论是烧掉还是埋掉或者用机器处理,都要消耗很多碳。我们应该寻求更多清洁的庆祝方式,尽量避免使用工业品,比如用气球替代鞭炮,就能降低很多碳排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Jjntkv9r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5-1-9 18:3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