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玉桥街道土桥社区由胜德“小巷管家”让一条街大变样
由胜德和队友们给侵占盲道的车辆贴上“温馨提示条”。
开栏语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自本市开展“街乡吹哨 部门报到”“接诉即办”等改革措施以来,北京市民感觉到了身边实实在在的变化—— 身边大事小情,一条12345市民服务热线全管了;家门口环境好了,最美街巷一条条涌现;办事更方便了,很多街道政务服务大厅、社区服务站都推出了周末不打烊服务…… 这些显著变化的背后,是一大批基层工作者的辛勤付出。他们有的是下沉社区的街道干部,有的是天天和居民打交道的社区工作者,有的是风里来雨里去的小巷管家,有的是为空巢、孤寡老人源源不断送去温暖和慰藉的志愿者,他们都是百姓心中的自家人。 在北京这样一座超大城市,街道和社区是距离居民最近的地方,街道和社区工作者最了解居民的需求,也是为居民解烦恼送温暖、推进城市精细化治理、化解基层社会矛盾、构建具有首都特点超大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的排头兵。 从今天起,本报推出“百姓心中的自家人”栏目,向市民介绍这些默默无闻的奉献者,讲述他们的苦与乐。 由胜德今年63岁了,身穿深蓝色的小巷管家志愿者马甲,往街面上一站,倍儿精神。 “瞧,咱的‘管家’又来了!”在他每天必巡的通州区玉桥街道土桥社区梨园南街,开餐馆的小年轻们看见他,总要逗一逗乐子。今年,正是在他带领的小巷管家队伍督促下,梨园南街大变样。单车乱停、垃圾乱扔这些老毛病全没了,变得干净、整洁、美观、大方。 老党员听到召唤又“出山” 在北京,小巷管家是这一两年才出现的新鲜事物。去年底,社区向居民招募志愿者时,老由本来没想报名。“这活儿能好干吗?都这岁数了,享享福不好吗?” 由胜德这么说,有一半也是在赌气。他本来是铜牛集团下属企业的一名车间主任,10年前因为患肝癌离开车间,到集团家属区,也就是土桥社区的临河里230号、231号担任家委会主任。本想着是个闲职,可到岗位上,由胜德在车间的那股子认真劲又“犯”了。这几年又是做外墙保温,又是拆违,又是盖车棚、划车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盖的两栋家属楼,经过整治,甚至有了点高档小区的味道。可这过程中,老由承受的压力也不小,在整治环境最困难的时候,甚至还掉过几次眼泪。“干吗这么拼?”由胜德决定让自己退休,松快松快。 可社区党总书记赵继松一个电话打过来,老由心又热了。 “由叔,干吗不干呀?” “没说不干呀……”到底是老党员,社区一声召唤,由胜德又“出山”了。 用认真劲儿解决乱象 土桥社区有两条主街,一条是临河里路,一条是梨园南街。社区招募了6名志愿者作为小巷管家,由胜德带头,担任组长。临河里路没有商户,整体情况较好,平时由两位老人负责巡视。梨园南街有14家商户,并且近一半是餐馆,平时人来车往,树上挂墩布的,厨余垃圾随地搁的,单车乱放的……乱象数都数不清。 自去年底上任以来,由胜德和几位老伙伴就开始跟这些乱象“死磕”。“一开始,我们每天在街面上捡垃圾、码单车,后来发现不行,每天捡不完的垃圾,码不完的单车,这么傻干,没用!必须得督促商家,把‘门前三包’给落实了。” 一家名为“烤焖车间”的餐厅,当时门前环境问题最严重。为了招揽顾客,餐厅给等位客人免费提供瓜子,门前经常是一地的瓜子皮。由胜德找到餐厅经理,对方挺客气,表示每天一定安排人打扫。可老由观察了两天,觉得不对劲。这家餐厅每天9点半开张,安排的保洁人员也要在9点半以后才开始打扫。“大清早的有人路过看到这一地瓜子皮,多碍眼啊!”老由很不满地再次找到餐厅经理。餐厅经理也被老由的认真劲儿给折服了,“行行行,听您的,我们不管营业到多晚,当天的垃圾当天立刻就清。” 一张纸条告别占用盲道 这样的“回合”在这条街的商户中没少发生。小巷管家每天雷打不动,上午巡视一次,下午巡视一次,发现问题,就地解决;不能解决的上报给社区。领略过由胜德和另外几名小巷管家的认真严肃劲儿,商户们渐渐自律起来,门前三包没有不落实的。餐厅员工看见这些穿蓝马甲的小巷管家走过来,甚至会故意把已经码好的单车再码一码,口里说道,“快把车停好吧,不然管家要生气了。”逗得周围人都笑了。 不过,新问题也随之而来。小巷管家巡视时发现,不少来餐馆吃饭的客人会把车停在盲道上,“这肯定是不对的,可我们又没有执法权。”由胜德和队员们开动脑筋,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就是在每辆违规停放的车辆上贴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司机师傅,您好。您的车已经占用人行道,影响行人走路,请您下次注意!与人方便等于与己方便,谢谢合作!”署名是玉桥街道小巷管家。据队员们观察,凡是被贴过提示纸条的,之后再也没有占用盲道的现象。 在接受采访时,由胜德挺谦虚地说道,“干小巷管家也没什么特别的,就是认真,认真,再认真,谁不希望身边有个好环境呢。您说是吗?” 北京日报记者 王海燕 文并摄 |